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也普遍越來越好,老齡化人口也就越來越多,如何安排好老人的養老,就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。為什么越來越多的老人都選擇去養老院呢?是因為他們的兒女不孝順嗎?肯定不是,隨著社會養老設施的進步和完善,養老院已成為老年人享福的地方!
為什么越來越多老年人,選擇入住養老院?這十點已足夠說明!
1、養老觀念的改變
家里沒人照顧,讓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自己在家,子女上班不能安心;老人有點頭疼腦熱的子女也不知道用什么藥;請個保姆管吃管住,工錢也不少掏,關鍵是還沒有經過專業培訓。
老年人入住養老院,不僅生活上有人照顧,全天服務,養老院里還有保健醫生,正規的養老院管理還很規范,何樂而不為?當然做子女的要常常去探望,逢年過節的也可以接回家來享受天倫之樂。
2、安全問題
當代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,子女工作在外地,有的出國,沒辦法陪伴家中老人,老人在家的安全問題就成了巨大隱患。
養老院二十四小時都有值班人員,還有一定數量的應急車輛。同時,會配置一名以上有相關工作經驗的醫生,老人的“養老安全”是很有保障的。
住在養老院的老人往往身體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,尤其有些突發疾病會讓人防不勝防,這個時候,養老院養老的“安全性”就凸顯出來了。在養老院,老人一旦身體出現不適癥狀,相關的人員和車輛會在第一時間對老人進行急救或送往醫院,在一定程度上,可避免因錯過搶救時機而影響老人的生命健康。
3、減輕自己的孤獨感
人總是害怕孤單的,特別是老人,子女長大后有了自己的家庭,總感覺心里空了一大截。可老人都會經歷這樣的斷舍離,子女們過得好,我們就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。
年輕人總是和老人溝通不到一起,畢竟年紀不同、閱歷不同,即使子女再孝順,也不知道老人喜歡聽什么話呀,所以就算和子女住在了一起,其實每天也溝通不了幾句話,事實上,沒人懂得傾聽自己的苦悶,會更加讓老人感覺到孤獨。
而在養老院,老人們都是一個年齡段的,所以更容易有情感共鳴,說不定還有相同經歷的人可以作為知心好友,晚年的人都喜歡聚在一起嘮嗑,你可以做傾訴者,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情緒說出來,也可以選擇做一個傾聽者,聽聽別人的故事。養老院那么多老人,總有一個適合做好友,排解自己孤獨寂寞的晚年生活。
4、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
生活中總有很多人有其相伴一生的愛好,如寫作、畫畫、下棋、垂釣等。許多愛好,在年輕時往往由于工作等原因,不可能全身心投入。
年老了,住到養老院里,就可以自由支配時間來干自己喜歡干的事情。有的也許還能取得輝煌的成績。如已是96歲高齡的話劇演員葉子,她超高的畫畫技藝,就是在她80歲以后住到養老院后練就的。
5、能讓老人過上有規律的生活
在養老院里,老人們的作息時間是有規律的,一日三餐,養老院都會按點供飯,有時養老院里還會按點組織活動,這樣能讓老人養成按規律生活的習慣,對于老人們的身體是十分有益的。
6、生活成本的對比
據有老人成本核算,其實住養老院的生活成本是比較低的。
相較于請一個專業的保姆來照顧,實際保姆工資加上老人日常生活費用要比養老院高出許多,而且保姆的服務質量及穩定性并不一定完全保證。花那么多錢請保姆還不如住進養老院,有吃有喝,還有專業照護。
7、專業養老機構提供專業照護
“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”,即便是條件一般的養老院,在老人的養老問題上,也會比普通人和相關機構做得好。
年老后,如果身體變差了,特別是失能老人的護理要求比較高,需要非常專業的照顧,才能避免一些不好情況的發生,例如壓瘡等。如果沒有一個家庭成員可以全職照顧他們,那么送他們到養老院是較好的選擇。
特別是醫養結合的養老院,能提供更為專業的照護服務,住在這樣的養老院可以更好的照顧老年人。
8、與子女間的感情更加融洽
如老人與子女同住,由于閱歷、為人、對小孩教育方式等諸多的不同,彼此間容易產生摩擦。而讓老人獨住,子女們又不放心老人的身體等。而讓老人住到養老院里,基本解除后顧之憂。
同時,由于距離能產生美,適當地分開讓彼此更加牽掛。如老人偶爾回家來,能倍感家的溫馨,子女常常去看望他們,盡盡自己的孝心也讓老人特感溫暖。
9、能夠減少子女們的心理負擔
現在的家庭里,一個孩子的居多,再加上現在又是個競爭很激烈的社會,子女們往往忙著賺錢養家,根本無時間照顧老人。老人們住進老年公寓可以使子女們減少生活上對于老人們的關心,從而有更多的精力去工作生活。
10、養老機構的成熟與健全
傳統觀念中,養老院僅為老人提供住宿和飲食,經過這些年的發展,我國養老院尤其是民營養老機構不斷建設與完善。
居住房間均配有電視、冰箱、空調等生活設施,公共活動中心有閱覽室、棋牌室、理發室、健身房、康復室等,有的養老院擔心空氣污染還會引入獨立空氣新風系統。
一般的養老院都具備完善的組織架構和服務體系,從悉心照護到精神關懷再到專業化的服務讓入住中心的老人安心,讓家屬放心。
選擇優質的養老模式,不僅能讓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質,還能維持老人現有的生活習慣,讓老人在此過程中延續對自我價值的認可,重拾對生活的信心,這就是對老人尊嚴的維護和尊重。
讓自理老人生活有品質,讓失能老人生活有質量。我們的詩和遠方,都在有愛的地方。
愿天下父母安康,老有所養、老有所樂、老有所安!